1月14日,中国汽车工业协会(以下简称中汽协)发布2018年全年销量数据,去年,全国汽车产销2781万辆和2808万辆,同比分别下降4.2%和2.8%。其中,乘用车产销2353万辆和2371万辆,同比下降5.2%和4.1%,商用车产销428万辆和437万辆,同比增长1.7%和5.1%。
从去年下半年开始,我国汽车市场销量出现下滑,全年车市负增长已经在预料之中。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意味着,我国汽车市场年度销量出现自1990年至今28年来的首次负增长。对此,业内普遍认为,中国汽车产销高速增长的时期已经过去,低速增长或是未来的常态。
但不同的车企,业绩表现差异很大。奔驰、奥迪、宝马、凯迪拉克等品牌依旧受消费者“热捧”,德系、日系代表性企业大众、日产、丰田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提升。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,部分企业业绩惨淡,如海马汽车未完成既定销量目标,铃木退出中国市场。
在业内人士看来,2018年总体需求疲软,出现了负增长,但因为基数较低,有利于2019年的车市取得较好的增长。
中国车市虽然进入下行通道,但新能源汽车却带来一丝“温暖”。数据显示,去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7万辆和126万辆,同比分别增长59.9%和61.7%。
中汽协分析称,去年我国汽车产业面临较大的压力,产销增速低于年初预计,行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增速趋缓,增幅回落。一方面由于购置税优惠政策全面退出造成的影响;另一方面受宏观经济增速回落以及消费信心等因素的影响,短期内仍面临较大的压力。
多重因素导致车市低迷
在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,去年汽车市场之所以下滑较严重,主要原因在于乘用车市场严重低迷,尤其是SUV市场的低迷,反倒是货车、轻卡、微卡、重卡等市场并没有出现剧烈的下滑。
具体来看,去年1-12月,乘用车共销售2370.98万辆,同比下降4.08%。其中,轿车销售1152.78万辆,同比下降2.70%,SUV销售999.47万辆,同比下降2.52%,MPV销售173.46万辆,同比下降16.22%,交叉型乘用车销售45.26万辆,同比下降17.26%。
而去年商用车产销同比继续呈现增长,增速明显回落。数据显示,商用车产销分别达到428万辆和437.1万辆,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.7%和5.1%,增速分别回落12.1个百分点和8.9个百分点。
同时,去年车市较为明显的特征是消费升级,豪车市场表现依旧强于其他细分市场,如奥迪、奔驰、宝马全年销量增幅分别为11%、11%、7.7%。而占据市场将近一半份额的自主品牌销量的剧烈下滑,影响了去年车市走向。
数据显示,1-12月,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997.99万辆,同比下降7.99%,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2.09%,相比去年下降1.79个百分点。德系、日系、美系、韩系和法系乘用车分别销售508.05万辆、444.63万辆、247.79万辆、118.05万辆和30.70万辆,分别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21.43%、18.75%、10.45%、4.98%和1.29%。与上年相比,德、日和韩系品牌销量呈小幅增长,美系和法系明显下降。
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看来,购置税减半的透支是2018年下滑最直接的因素。细算一下,2015至2018年平均增速为4.5%,购置税的政策使得2016年上升了很多,透支延续到2018年,可以说这种政策对于汽车销售整体的影响变化不大,今年出现负增长是对过去购置税减半政策的“回补”。
“国六”将实施带来不确定性
针对今年车市的走向,崔东树认为,去年的房地产销售收入增速会继续高于收入增速,债务负担仍在加剧,这对车市是不利的。今年,车市发展受到汽车市场自身消费规律和宏观环境及政策等影响,外部环境的不确定因素相对复杂。
综观去年车市,受油耗法规与1.6L及以下车型车船税减半等政策因素影响,促使2018年小排量车型增速明显。但伴随国六排放标准(以下简称“国六”)出台,势必对整个车市产生较大影响。
国家要求“国六”于2020年7月1日正式实施,有些地方政府有意提前推行,有消息称,北京、天津、河北、山东等地将于今年1月1日提前实施轻型汽车国六排放标准,但后因考虑了各方建议和实施难度较大,大部分城市将实施“国六”时间顺延至7月1日。
要实施“国六”新标准,汽车需要改进催化转化器中的催化剂(增加贵金属用量等)、改进燃料喷射方式、改进ECU电控单元、改进发动机燃烧室的构造(包括吸气时的控制等)、增大炭罐容积、改进燃油系统密封性、升级OBD系统等。
崔东树认为,由于我国“国五”以前柴油车排放限值较低,“国六”首次采用燃料中立原则,柴油车升级难度高于汽油车。其中,轻型汽油车单车升级成本约需1200元,轻型柴油车单车升级成本约需4000元。
由于多重因素的影响,有专家预测,今年的汽车市场仍会低速运行:一是消费能力依然比较弱。2018年3月份以来市场动力不足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走低;二是GDP增长不再追求高速。汽车产业跟宏观经济正相关,所以也会受到影响。此外,劳动力仍在持续涌入一、二线,影响到了三、四线及以下市场的消费。
相关报道>>>
2018年汽车销量下降2.8% 新能源汽车销量保持高速增长
连续10年产销量世界第一 如何看待汽车销量首现负增长
中国汽车年度销量28年来首次下跌!今年增速预计为零 新能源车仍是寒冬亮色
(文章来源:21世纪经济报道)
(责任编辑:DF380)
83只创业板预亏股走牛 | 高比例分红派现股行情可 |
逾百家公司发布业绩快报 | 创业板连飚:27股去年业 |
逾百家公司发布业绩快报 | 创业板连飚 这批澳门金沙官网业 |
英飞特连续涨停:业务未 | A股三大股指集体上扬: |
文旅部:去年全国旅游收 | 2019消费增速放缓?外贸 |
美年健康快报:2018年净 | 振华重工拟约4.2亿元认 |
四维图新将为宝马中国提 | 金隅集团:“16金隅01” |
2018年我国服务贸易规模 | 文化和旅游部:2018年实 |
商务部回应消费数据增速 | 减少“繁文缛节”:两部 |
海口发布引进人才住房补 | 江西南昌出台“惠台40条 |
山西:2018年单位GDP建 | 重庆国企一把手年薪多少 |
恩施州发改委出台支持民 | 商务部:消费连续5年成 |
美国绿色市政债的发展经 | 新加坡在线时尚集市Zil |
俄罗斯经济部料当地今年 | 东京股市大幅反弹 |
评论:张近东“剧透”有 | 苏宁拿下万达百货37家店 |
林郑月娥:粤港澳大湾区 | 胡永庆正接受调查 系中 |